中新網首頁 安徽 北京 重慶 福建 甘肅 貴州 廣東 廣西 海南 河北 河南 湖北 湖南 黑龍江 江蘇 江西 吉林 遼寧 內蒙古 寧夏 青海 山東 山西 陜西 上海 四川 天津 新疆 兵團 云南 浙江

中國新聞網河南新聞

搜 索
投稿郵箱:zxwhnxw@163.com
新聞熱線:0371-65700861

首頁 > 同心中原 > 正文 >

全國人大代表蔣毓勤:建立完善涉僑法律體系

  • 2022年03月11日 10:55
  • 來源:中新網河南
  • 責任編輯:李新賀

  中新網河南新聞3月11日電(楊大勇)如何凝聚僑心?如何維護僑益?如何完善涉僑法律體系……作為一名僑務工作者,全國人大代表、駐馬店市僑聯(lián)主席蔣毓勤在工作中不斷思考,不斷創(chuàng)新。

  “零距離”貼近僑情、“零距離”溫暖僑心、“零距離”維護僑益、“零距離”服務發(fā)展為主要內容的“零距離聚僑心”工程,在蔣毓勤的家鄉(xiāng)河南駐馬店推行后,一封封海外僑胞的來信,一個個海外僑胞的來電,讓蔣毓勤頗為欣慰,“要做好凝聚僑心、維護僑益工作,應有一顆愛僑、護僑、為僑的‘僑心’,把僑界群眾家的事當成自己的事。”

  為了反映僑界民眾的心聲,蔣毓勤不斷探索和創(chuàng)新工作方法,特別是對涉僑法律體系的建設,她先后提出了《關于修改歸僑僑眷權益保護法的建議》、《關于出臺華僑權益保護法的建議》、《關于在全國推廣涉僑糾紛多元化解的建議》、《關于推行華人華僑居住證的建議》等。她2020年全國兩會上提出的《關于在全國推廣涉僑糾紛多元化解的建議》引起了最高人民法院的重視,今年將提交《關于加快出臺華僑權益保護法的建議》。

  之所以關注我國涉僑法律體系的建設,蔣毓勤認為,近年來,隨著回國定居、創(chuàng)業(yè)、為國服務的華僑華人和留學生越來越多,一些新情況、新問題需要在法律上予以規(guī)范和體現(xiàn),我國現(xiàn)行涉僑法律法規(guī)建設還需要進一步加強和完善。特別是,涉及海外華僑的物權爭議、婚姻家庭、小額債務、勞動爭議、投資、金融、知識產權、國際貿易等糾紛越來越多,由于華僑定居國外、流動性大、不熟悉國內法律法規(guī)等原因,涉僑案件往往存在舉證難、當事人出庭率低、審理周期長等問題。

  在蔣毓勤看來,為切實維護歸僑僑眷合法權益和海外僑胞正當權益,除建立完備的涉僑法律體系外,還應積極推進涉僑糾紛多元化解,借助多方力量,開展訴源治理,提高涉僑案件的審理效率,為僑胞減輕應訴、舉證的成本,從而進一步溫暖僑心。

  蔣毓勤向記者表示,從國家層面出臺一部專門法律或行政法規(guī),對當前散見于國籍法、出入境管理法等法律法規(guī)中華僑權益保護的有關規(guī)定進行整合完善,建立完善的涉僑法律體系,從而更有力地保護華僑的合法權益,有利于華人華僑增強信心深度參與國家經濟建設及社會發(fā)展。一方面是有利于凝聚人心、溫暖僑心,為海外僑胞回國發(fā)展營造安心、放心、舒心的開放氛圍。同時使更多的歸僑僑眷和海外僑胞加入傳承和弘揚中華文化中來,增強中華文化的國際影響力。另一方面是有利于凝聚智慧、匯集力量,將極大鼓舞歸僑僑眷參與中國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熱情,吸引更多海外僑胞回國創(chuàng)業(yè),投資興業(yè),同時發(fā)揮他們熟悉國際市場、了解國外情況的優(yōu)勢,為國內企業(yè)“走出去”提供幫助,促進我國經濟社會發(fā)展。

  在長期的僑務工作中,蔣毓勤也對如何依法維護歸僑僑眷和海外僑胞合法權益有自己的認識。她說,應堅持依法護僑,不斷推進僑務法治建設,堅持協(xié)同合作,推動形成大僑務工作格局,加強僑法宣傳教育。各級僑聯(lián)組織需要切實履行好依法護僑的職責,敢于、善于依法維護僑益,把歸僑僑眷和海外僑胞的積極性保護好、引導好、發(fā)揮好。

  “通過立法手段保障華僑華人在國內合法權益,既是開展僑務工作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也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建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蔣毓勤說,應該看到,隨著世情、國情、僑情的變化,涉及華僑權益保護的規(guī)定散見于國籍法、出入境管理法等法律法規(guī)中,強制力和延續(xù)性不足,社會認知程度也較低。盡早立法、科學立法成為廣大歸國華僑的迫切心聲,華僑權益立法也成為海外華僑華人普遍關注的問題。

  “在為僑服務過程中,除了要建立完善涉僑法律體系外,廣大僑務工作者更要滿懷愛僑之心,經常換位思考,設身處地為被侵權人著想,要有一顆愛僑、護僑、為僑的’僑心’!笔Y毓勤告訴記者,“零距離聚僑心”工程在河南駐馬店推行后,受到海內外華僑華人的點贊,這讓她體味到有一顆溫暖的“僑心”是多么重要。(完)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網上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06168)] [京ICP證040655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042] [京ICP備05004340號-1] 總機:86-10-87826688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569978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