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首頁 安徽 北京 重慶 福建 甘肅 貴州 廣東 廣西 海南 河北 河南 湖北 湖南 黑龍江 江蘇 江西 吉林 遼寧 內蒙古 寧夏 青海 山東 山西 陜西 上海 四川 天津 新疆 兵團 云南 浙江

中國新聞網河南新聞

搜 索
投稿郵箱:zxwhnxw@163.com
新聞熱線:0371-65700861

首頁 > 頭條 > 正文 >

河南中歐班列累計開行突破13000列 貨重超980萬噸

  • 2024年11月18日 10:20
  • 來源:河南日報
  • 責任編輯:李新賀

  11月17日12時30分許,中鐵聯集鄭州中心站,一趟滿載著機械設備、汽車配件、電子產品、服裝等貨物的中歐班列(鄭州)緩緩啟動,駛往比利時列日!斑@一段時間,平均每天有十幾列國際貨運班列到站或發(fā)運。”中鐵聯集鄭州中心站外勤主任龔赟丹說,“咱河南的‘鋼鐵駝隊’是越來越忙了。”

  截至11月15日,全國中歐班列累計開行突破10萬列,河南貢獻多少?記者從省政府口岸辦公室獲悉,自2013年7月18日至今年11月15日,河南中歐班列累計開行突破13000列,累計貨重980萬噸以上。今年1月1日至11月15日,河南中歐班列累計運送貨物超23萬標箱、貨值48億美元以上,其中本地貨源占比同比提高5%左右。

  中歐班列作為河南融入共建“一帶一路”、打造樞紐經濟新優(yōu)勢的重要抓手,近年來,我省集中力量、集聚資源、集成政策,推動中歐班列擴量提質,架起河南擴大對外開放的“陸上絲綢之路”。2020年,鄭州被確定為全國五大中歐班列集結中心之一;2021年、2022年,安陽、鄭州相繼獲批建設陸港型國家物流樞紐。

  連通境內外、輻射東中西,我省按照“穩(wěn)西、強北、拓南”的思路,加快布局完善“陸上絲路”國際通道。以中歐班列(鄭州)為例,今年以來就新增塞爾維亞貝爾格萊德、荷蘭赫倫、阿塞拜疆巴庫、土耳其伊斯坦布爾等多個直達站點。目前,河南中歐班列已形成“25個境外直達站點、8個出入境口岸”的國際物流網絡,開辟了南通道跨里海、黑海線路和經西部陸海新通道線路,境外網絡覆蓋歐亞40個國家140余個城市,國內集疏網絡覆蓋除西藏以外的所有省份,有效發(fā)揮了立足中原、服務全國、聯通世界的戰(zhàn)略通道作用。

  從河南開行首趟中歐班列開始,上海臺驊貨運代理有限公司鄭州分公司業(yè)務經理王寧就跟班列打起了“交道”!拔覀児炯洶l(fā)運量一直是中歐班列(鄭州)承運貨量中的第一名,幾乎每趟開行的班列上都有我們訂的艙、集的貨!蓖鯇幗榻B,很多企業(yè)一直選擇河南開行的班列,就是看中其穩(wěn)定性、安全性和服務質量。

  線路頻頻上新,班列密集開行,一些新變化也在發(fā)生!敖衲陽|盟線路開行量大增,帶動本地貨增多,已占出口貨量的30%多,更好服務河南產業(yè)發(fā)展。”河南中豫國際港務集團鄭州陸港公司相關負責人說。

  加快運貿產一體化,中歐班列持續(xù)釋放強勁動能,滾滾車輪之上實現了貨達天下。多年來,我省充分發(fā)揮區(qū)位交通和分撥能力優(yōu)勢,積極發(fā)展“班列+園區(qū)”“班列+電商”“班列+大宗物資”等運營模式,打造出“數字班列”“恒溫班列”“運貿一體化”等特色品牌,開行了跨境電商、國際郵件、煤機設備、新能源汽車、信陽茶葉、水果冷鏈等特色專列,河南中歐班列產業(yè)帶動力和國際競爭力明顯增強。

  以“班列”為基點,國際陸港體系加速形成。以鄭州鐵路口岸為支撐的國際陸港功能不斷拓展,汽車整車進口、國際郵件和進境糧食、肉類等口岸業(yè)務紛紛落地。當前,河南中歐班列的“新家”——鄭州國際陸港航空港片區(qū)正加快建設,按照年承載能力“萬列、千萬噸”目標,努力打造世界一流國際鐵路樞紐港、中歐班列運貿產示范區(qū)、口岸經濟創(chuàng)新發(fā)展先行區(qū);目前汽車專用作業(yè)區(qū)一期、專用鐵路西線工程一期已建成投用,核心功能區(qū)中歐班列(鄭州)集結中心一期項目開工建設。

  值得一提的是,鄭州鐵路口岸在全國首創(chuàng)中歐班列“通關模式智選菜單”服務,推出進口10種、出口8種“通關+物流”組合模式,通關效率提升約20%。就在前幾天,財政部、海關總署、稅務總局印發(fā)通知明確,擴大啟運港退稅政策實施范圍,鄭州鐵路口岸被納入其中;而實施政策名單中的離境港包含了中歐班列(鄭州)通往歐洲、中亞、東盟的主要邊境口岸!斑@有助于加快退稅進程,提高出口企業(yè)的資金周轉效率,從而鼓勵更多企業(yè)參與出口貿易,推動河南發(fā)展外向型經濟、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鄭州海關有關負責人說。(記者 宋敏 王延輝)

關于我們  |  About us  |  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法律聲明  |  招聘信息  |  留言反饋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網上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06168)] [京ICP證040655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042] [京ICP備05004340號-1] 總機:86-10-87826688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569978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