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首頁 安徽 北京 重慶 福建 甘肅 貴州 廣東 廣西 海南 河北 河南 湖北 湖南 黑龍江 江蘇 江西 吉林 遼寧 內蒙古 寧夏 青海 山東 山西 陜西 上海 四川 香港 新疆 兵團 云南 浙江

中國新聞網河南新聞

搜 索
投稿郵箱:zxwhnxw@163.com
新聞熱線:0371-65700861

首頁 > 頭條 > 正文 >

老年“爵士樂隊”的新春堅守

  • 2024年02月18日 10:10
  • 來源:中國新聞網
  • 責任編輯:李新賀

  中新社河南三門峽2月17日電 題:老年“爵士樂隊”的新春堅守

  中新社記者 闞力

  2月17日,中國農歷正月初八,在游人如織的河南省三門峽市陜州區(qū)地坑院,一支配合默契的老年“爵士樂隊”搖頭晃腦、神情投入地敲著鑼鼓、拉著二胡,引得現(xiàn)場觀眾陣陣歡呼。

  這支由秦仙綢等七人組成的老年“爵士樂隊”是陜州鑼鼓書的書班。春節(jié)期間,她們從正月初一到初八,每天演出九場,幾乎場場爆滿,這讓秦仙綢倍感欣慰,“聽得人多了,喜歡的人就多了”。

  鑼鼓書是中國古老的戲曲藝術,又叫“神鼓書”,集“敲、說、唱”于一體,主要流行于河南西部、山西南部一帶。2021年,陜州鑼鼓書入選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秦仙綢是這支“爵士樂隊”的領隊,也是陜州鑼鼓書第四代傳承人,自幼從藝,至今已近50年。近些年,為保護傳承這一瀕臨消失的民間曲藝,她和老藝人們每逢節(jié)假日都堅守在地坑院為游客表演,春節(jié)更不例外。

  秦仙綢介紹,陜州鑼鼓書可追溯至古代敬三皇神戲曲形成之前,早期以鉸子、鑼鼓、箏伴奏,后逐漸加上弦樂器,主要為四股弦,當地人稱其為“四股弦書”。

  “以前多以盲藝人為主,每個書班四到八人不等!鼻叵删I介紹,鑼鼓書的獨特之處在于一位藝人可以同時操作多種樂器,一人同時扮演多種角色,音色變換技藝高超,“其獨特的演唱形式是很多藝術難以模擬的”。

  “鑼鼓書的傳承一直是我的心病。”秦仙綢告訴中新社記者,唱腔和鼓譜是口口相傳,沒有現(xiàn)成的文字資料,演奏者要口齒伶俐、有一定的表演才能,還得熟練掌握一門民族樂器,學習難度大,加之現(xiàn)在年輕人對傳統(tǒng)戲曲缺乏興趣,讓陜州鑼鼓書傳承變得越來越艱難。

  所幸的是,近年來,隨著有中國“地下四合院”之稱的陜州地坑院逐漸走紅網絡,吸引了大量游客來此聆聽陜州鑼鼓書這一曲藝視聽盛宴。

  如今,陜州鑼鼓書已被廣泛認為是中國的“架子鼓”和“爵士樂”,鑼鼓書演奏劇目也從傳統(tǒng)演變成流行,有唱出陜州特色美食的《陜州十碗席》,也有傳頌當地歷史文化和當下美好生活的《在陜之州》。

  “傳承需要創(chuàng)新。”秦仙綢說,目前,她創(chuàng)辦了“秦仙綢陜州鑼鼓書傳習中心”,免費收徒施教,進社區(qū)教學,普及鑼鼓書非遺技藝。她還帶團隊與現(xiàn)代電音同臺演出,收獲大量粉絲。

  同時,這支老年“爵士樂隊”還積極借助當下流行的短視頻社交平臺,廣泛傳播演出視頻,線上線下同步傳承。

  一場演出下來,秦仙綢和團隊老藝人唱得酣暢淋漓,當記者問及“高強度表演身體是否受得了”時,她氣喘吁吁道,“觀眾越多越起勁兒,我們多演一場,陜州鑼鼓書的傳承就多一分希望”。(完)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網上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06168)] [京ICP證040655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042] [京ICP備05004340號-1] 總機:86-10-87826688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569978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