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首頁 安徽 北京 重慶 福建 甘肅 貴州 廣東 廣西 海南 河北 河南 湖北 湖南 黑龍江 江蘇 江西 吉林 遼寧 內蒙古 寧夏 青海 山東 山西 陜西 上海 四川 天津 新疆 兵團 云南 浙江

中國新聞網河南新聞

搜 索
投稿郵箱:zxwhnxw@163.com
新聞熱線:0371-65700861

首頁 > 資訊 > 正文 >

"行走河南·讀懂中國河"宣傳推廣活動在洛陽舉辦

  • 2024年12月18日 15:41
  • 來源:人民網
  • 責任編輯:經曉佳

  大河奔騰連古今,文旅融合譜新篇。12月17日,“行走河南·讀懂中國河”宣傳推廣活動在洛陽市洛邑古城舉辦。

  活動旨在宣傳展示黃河流域生態(tài)保護和高質量發(fā)展國家重大戰(zhàn)略提出5年來河南黃河文化旅游新產品、新業(yè)態(tài)、新場景,加快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黃河文化旅游帶,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文旅需求。

圖為“華夏古樂團”演奏。霍亞平 攝
圖為“華夏古樂團”演奏;魜喥 攝

  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廳黨組書記、廳長黃東升在致辭中表示,近年來,河南在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方面取得了豐碩成果。明確了“黃河文化保護傳承弘揚核心區(qū)、黃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先行區(qū)、黃河文化和旅游融合發(fā)展示范區(qū)”三大戰(zhàn)略定位,構建了“一核三極引領、一廊九帶聯動、十大標識支撐”總體布局,形成了全方位、多領域的頂層設計體系。堅持古為今用賡續(xù)歷史文脈,堅持文旅融合創(chuàng)新業(yè)態(tài),堅持塑造品牌擦亮名片。成功舉辦世界大河文明論壇、“全球文旅創(chuàng)作者大會”等活動,黃河文化影響力不斷提升。

  洛陽市委副書記、市長徐衣顯表示,洛陽創(chuàng)新推行文物保護“洛陽模式”,加快建設國家夏商文明考古研究中心;系統性推進文化傳承發(fā)展“專精特新”工程,高標準建設“1+3”高品質古都文化體驗區(qū);洛邑古城“漢服熱”全網刷屏,《唐宮樂宴》等沉浸式演藝火爆出圈,287公里黃河古都一號旅游公路全線貫通,“黃河人家”等精品民宿廣受好評,“大河安瀾”“悅讀黃河”精品研學讓更多人“行走河南、讀懂中國河”。

  內蒙古自治區(qū)文化和旅游廳黨組書記張銳在致辭中說,蒙豫兩地雖遠隔千里,但共飲一河水,人緣相親、文化相融、經濟相通,有著深厚情誼!靶凶吆幽稀ぷx懂中國河”活動,以黃河為題,通過宣傳展示黃河文化旅游新產品、新業(yè)態(tài)、新場景,讓更多人感受黃河文化的魅力,這對我們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黃河文化旅游帶具有重要意義。

  人民日報社河南分社社長王樂文表示,今年以來,人民日報社河南分社發(fā)揮平臺優(yōu)勢和駐地優(yōu)勢,密切關注河南文旅市場,以小切口展示大中原,向全國人民推介了河南文旅的新實踐、新成就。今后我們將繼續(xù)跟蹤宣傳好河南在黃河文化旅游新產品、新場景、新業(yè)態(tài)方面的新實踐、新成績,助力河南文旅在網上“破圈”、在網下出彩。

圖為現場的節(jié)目表演;魜喥 攝
圖為現場的節(jié)目表演;魜喥 攝

  活動現場,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就黃河新文旅發(fā)表見解。

  河南博物院院長馬蕭林分享道,讓黃河文化“潮”起來,少不了三點:少不了尋根探源,為黃河文化賡續(xù)傳承提供活水源泉;少不了文物故事,驚世文物、眾多遺跡,為世人呈現黃河文化的多彩畫卷;少不了創(chuàng)新創(chuàng)意,考古盲盒讓人們感知探索的快樂,美食飲品打造“舌尖上的博物館”,文具、服飾、日用品等國潮文創(chuàng)火熱“出圈”,文創(chuàng)讓黃河文化融入大眾生活。

  南開大學現代旅游業(yè)發(fā)展省部共建協同創(chuàng)新中心主任石培華也表示,河南正在逐漸成為黃河流域生態(tài)保護和高質量發(fā)展的典范。他提到,河南是新國風、新國潮沉浸式旅游的典范和引領者;引領了休閑生態(tài)旅游、幸福生活旅游的新場景、新成果;引領了中國式的東方生活美學。

  在“黃河文化旅游新場景”分享會環(huán)節(jié),沿黃城市知名景區(qū)洛邑古城、殷墟景區(qū)、只有河南·戲劇幻城、云臺山景區(qū)、陜州地坑院景區(qū)、萬歲山大宋武俠城帶來文旅發(fā)展成果展示,為觀眾送上一場精彩紛呈的視聽盛宴。

  同飲黃河水,豫蒙一家親。作為黃河文化的重要承載地,豫蒙兩地都有著豐厚的人文底蘊與自然風光;顒蝇F場,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廳與內蒙古自治區(qū)文化和旅游廳簽署文化旅游戰(zhàn)略合作協議。雙方將整合資源、聯動宣傳,共同開發(fā)富有地域特色的文旅產品,實現市場共享、客源互換。(記者 王佩)

關于我們  |  About us  |  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法律聲明  |  招聘信息  |  留言反饋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網上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06168)] [京ICP證040655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042] [京ICP備05004340號-1] 總機:86-10-87826688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569978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