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河南新聞7月19日電 (王宇 齊國霞)河南省漯河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18日透露,國家文物局近日公布了《第一批古代名碑名刻文物名錄》,共包含碑刻、摩崖石刻等1658通(方)重要文物,刻成年代從戰(zhàn)國至清。漯河市的三國受禪表碑(序號173)、三國公卿將軍上尊號奏碑(序號174)和彼岸寺碑(序號1018)三通碑刻入選。
據了解,三國受禪表碑和三國公卿將軍上尊號奏碑立于臨潁縣繁城回族鎮(zhèn)漢獻帝廟址內。公卿將軍上尊號奏碑又稱勸進碑,碑文是公卿將軍呈給魏王曹丕的奏章,勸曹代漢立魏國行皇帝之事,碑文與《三國志•文帝紀》裴注《獻帝傳》所載群臣最后一次勸進的表章基本吻合,少數(shù)字有異。受禪表碑記述了曹丕受禪的始末,詳細論述了天命、歷數(shù)的周轉和政權更替的關系,強調魏當代漢的理論根據和天地顯示的祥瑞征兆。兩碑均無書者姓名,傳為王朗撰文,梁鵠書丹,鐘繇鐫刻,世稱“三絕”,故又稱“三絕碑”。兩碑均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彼岸寺碑位于郾城區(qū)實驗中學院內,又稱“彼岸寺經幢”“龍塔古篆”,為明清郾城八景之一。彼岸寺碑為北宋景德年間刻立。碑文記述尉氏僧人契宗大師于太平興國年間來此募資十五年,重修彼岸寺的情況。彼岸寺碑通高12.18米,由底盤、基座、篆文碑、造像碑、頂?shù)葮嫵,除頂部為磚石結構外,其余構件均為青石雕琢對接而成。彼岸寺碑設計精湛,造型古樸美觀,通體雕刻人物、佛事等故事,氣韻生動,堪稱一絕,2006年,被國務院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