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首頁 安徽 北京 重慶 福建 甘肅 貴州 廣東 廣西 海南 河北 河南 湖北 湖南 黑龍江 江蘇 江西 吉林 遼寧 內蒙古 寧夏 青海 山東 山西 陜西 上海 四川 天津 新疆 兵團 云南 浙江

中國新聞網河南新聞

搜 索
投稿郵箱:zxwhnxw@163.com
新聞熱線:0371-65700861

首頁 > 文化旅游 > 正文 >

Chat學“問”②|“黃河之大”大在哪?

  • 2023年03月01日 15:34
  • 來源:大河網
  • 責任編輯:李新賀

 

 

  編者按

  學術中原提問,專家來回答。在全國兩會到來之前,學術中原開啟學問聊天模式,聯合河南大學黃河文明與可持續(xù)發(fā)展研究中心,圍繞“黃河文明”和“中國式現代化”兩個熱詞,立足中原,放眼全國,問答式聊學問,找專家要答案,為發(fā)展問計。

  Chat學“問”第二期 學術中原對話李庚香

  主題:“黃河之大”大在哪?

  人物名片:李庚香,河南省社科聯黨組書記、主席、研究員

  Q1

  學術中原:都說黃河歷史悠久,據說在華北平原還是一片汪洋時,遠古的黃河就不斷從黃土高原上滾滾而下,挾帶泥沙沖擊出華北平原。黃河在《史記》里就叫大河,很多的歷史典籍、文藝作品中的大河也特指黃河。如王維的“天地忽開拆,大河注東溟”、元好問的“落日青山一片愁,大河東注不還流”等,甚至毛主席《沁園春·雪》中的“大河上下,頓失滔滔”,也是指黃河。

  黃河為何被稱為大河?

  李庚香:世界上古老的文明都起于大河流域,或者說一切文明都起于大河兩岸的平原或臺地。研究表明,黃河在150萬年前孕育,50萬到10萬年前初具規(guī)模,10萬到1萬年之前演變成了上下貫通的大河。

  種植業(yè)的出現、動植物的馴化、陶器的使用、原始宗教的興起,無不與黃河相關。中國在新石器時期、青銅器時代、鐵器時代的古代文明發(fā)展中,始終走在世界前列,歸功于沿黃河流域形成的偉大的黃河文明。

  中華文明上下五千年,包括一萬年的文化史和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其中長達三千多年的時間里,黃河流域始終是全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不僅如此,從史前文明到北宋,黃河文明的燦爛令人炫目,向世界貢獻了深刻的思想體系、豐富的科技文化成果,以及獨特的制度創(chuàng)造。

  在中國乃至東方,論偉大,沒有什么能與黃河并肩而立。因此我們說大黃河、大哉黃河,深刻體現了黃河的品格和特質。

  Q2

  學術中原:黃河是中國第二大河流,但黃河源頭很小,流量也不大,水量僅為長江水量的1/20,為什么還是被稱為“中華民族的母親河”?

  李庚香:可以說,與長江相比,黃河并不是最長的,但地位卻是最高的。

  黃河文明的“古韻”時期,包括五個千年:五帝時候的千年、夏商時候的千年、周的千年、秦漢的千年,以及唐宋的千年。在這五個千年中,黃河文化與中原文明,無論是源頭時期的脫穎而出,抑或是此后的長期引領,乃至安史之亂、靖康之恥、1840年鴉片戰(zhàn)爭之后的衰而不墜,其在中華文明中一直起到榜樣作用。

  所以說,黃河文化在政治、經濟、文化三個方面引領、雕琢出了一個獨特的中國。其在與世界七大文明的對比中,顯現出它的獨特性。比如說我們的王朝首都,向西至洛陽,尋求的是山河拱帶,形勝甲于天下;向東至開封,尋找的是天下之中,安邦在德不在險?梢哉f黃河文化的影響力體現在其凝聚力、向心力上。黃河文明既無與倫比、獨領風騷,又獨一無二、不可復制。

  Q3

  學術中原: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是中華民族和中華文明賴以生存發(fā)展的寶貴資源。我們的祖輩沿黃而居,耕作繁衍,進化出燦爛的黃河文明。但歷史上的黃河,也曾多次發(fā)生洪澇災害,給兩岸人民帶來巨大損失。我們今天怎樣實現黃河寧、天下平?

  李庚香:“黃河清”是中華民族的千年夢想。歷史告訴我們,秦漢之前的黃河是清澈的,其之所以成為濁河,在于秦的富國強兵,在于漢的西北用兵,在于秦漢時期對黃土高原的耕作大開發(fā)。所以我們今天實現黃河寧、天下平,實現黃河清,其核心仍然是生態(tài)保護,或者說是協調高質量發(fā)展與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關系問題?梢哉f,要解決生命共同體,解決碳達峰、碳中和問題,都要立足于黃河生態(tài)問題,都要立足于對“河之曲”“河之濁”的思考。

  Q4

  學術中原:在新時代,黃河流域生態(tài)保護與高質量發(fā)展上升為重大國家戰(zhàn)略。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要把黃河變成中華民族的幸福河。新時代黃河文明發(fā)展的重點是什么?可行的路徑建議是什么?

  李庚香:如果歷史之黃河我們重視的是黃河文明的凝聚力和向心力,那么新時代之黃河我們要更加重視黃河文明的未來力和引領力。

  二十大報告發(fā)出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動員令,要求我們要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意味著,黃河文明復興的路徑必須奠定在中國式現代化的根基之上。

  如果從人類文明的歷史來看,我們的文明經歷了從農業(yè)文明到工業(yè)文明,再到信息文明的三級跳。在這個三級跳中,黃河文明主要是一種農耕文明,是農耕文明和游牧文明的結合體。

  在新時代,如何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將其進行重建、重構、重塑,使之自覺地奠基于社會化大生產之上,自覺地立足于創(chuàng)新發(fā)展、高質量發(fā)展、可持續(xù)發(fā)展之上,就成為當下第一位的任務。

  就人類文明新形態(tài)這個角度來說,我認為復興黃河文明現在有三個最核心的任務:一是打造天下黃河的品牌,二是建好黃河國家文化公園,三是要建設文明黃河軸心帶。

  (特別感謝:河南大學黃河文明與可持續(xù)發(fā)展研究中心)

關于我們  |  About us  |  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法律聲明  |  招聘信息  |  留言反饋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網上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06168)] [京ICP證040655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042] [京ICP備05004340號-1] 總機:86-10-87826688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569978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