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首頁 安徽 北京 重慶 福建 甘肅 貴州 廣東 廣西 海南 河北 河南 湖北 湖南 黑龍江 江蘇 江西 吉林 遼寧 內蒙古 寧夏 青海 山東 山西 陜西 上海 四川 香港 新疆 兵團 云南 浙江

中國新聞網河南新聞

搜 索
投稿郵箱:zxwhnxw@163.com
新聞熱線:0371-65700861

首頁 > 文化旅游 > 正文 >

中新社首屆“東西問智庫”主題論壇在北京舉行

  • 2022年10月29日 09:23
  • 來源:中國新聞網
  • 責任編輯:李新賀

  (東西問·消息)中新社首屆“東西問智庫”主題論壇在北京舉行

  中新社北京10月28日電 (徐雪瑩 安英昭)“與文物對話,促文明互鑒”,中新社28日在北京舉辦首屆“東西問智庫”主題論壇暨“東西問智庫”成立儀式。

10月28日,中新社在北京舉辦首屆“東西問智庫”主題論壇暨“東西問智庫”成立儀式。圖為北京外國語大學教授、北京語言大學特聘教授張西平發(fā)表主旨演講。 中新社記者 田雨昊 攝
10月28日,中新社在北京舉辦首屆“東西問智庫”主題論壇暨“東西問智庫”成立儀式。圖為北京外國語大學教授、北京語言大學特聘教授張西平發(fā)表主旨演講。 中新社記者 田雨昊 攝

  北京外國語大學教授、北京語言大學特聘教授張西平在發(fā)表主旨演講時說,多樣文明,一個世界;多樣性是文明存在的基本形態(tài),文明互鑒是文明發(fā)展的動力。

  德國漢學家、美學家、特里爾大學教授卜松山通過視頻提出,跨文化對話應以相互充實為基礎,了解對方文化不同層面,尋求共同理念,保持開放視角,以增進相互理解。

 圖為北京大學城市與環(huán)境學院歷史地理研究中心教授韓茂莉發(fā)表演講。 中新社記者 韓海丹 攝
圖為北京大學城市與環(huán)境學院歷史地理研究中心教授韓茂莉發(fā)表演講。 中新社記者 韓海丹 攝
 圖為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周慶安發(fā)表演講。 中新社記者 韓海丹 攝
圖為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周慶安發(fā)表演講。 中新社記者 韓海丹 攝
圖為中國外文局當代中國與世界研究院院長于運全發(fā)表演講。 中新社記者 韓海丹 攝
圖為中國外文局當代中國與世界研究院院長于運全發(fā)表演講。 中新社記者 韓海丹 攝
 圖為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許宏發(fā)表演講。 中新社記者 韓海丹 攝
圖為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許宏發(fā)表演講。 中新社記者 韓海丹 攝

  北京大學城市與環(huán)境學院歷史地理研究中心教授韓茂莉、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周慶安、中國外文局當代中國與世界研究院院長于運全、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許宏也分別發(fā)表演講。

 圖為論壇圓桌對話環(huán)節(jié)。 中新社記者 田雨昊 攝
圖為論壇圓桌對話環(huán)節(jié)。 中新社記者 田雨昊 攝

  在圓桌對話環(huán)節(jié),任萬平、許宏、潘晴、王心源、韓茂莉、陳勝前等專家學者展開熱烈討論。

  故宮博物院副院長任萬平談到文化藝術品吸收域外文明、形成本土特色的生動案例;許宏研究員分享以文物為媒、文明互鑒的歷史印記;中國國家博物館國際展覽總監(jiān)潘晴提到應從不同視角,以包容心態(tài)看待國內外文化;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研究院研究員王心源談及科技賦能考古的意義;韓茂莉教授認為東西方之間的交流在宏觀,也在細節(jié);中國人民大學歷史學院教授陳勝前指出,考古學既是科學問題,也是社會問題,研究文明起源有助于文明傳承。

  論壇期間,“東西問智庫”正式成立。中共中央統(tǒng)戰(zhàn)部僑務事務局局長許玉明、中國新聞社社長陳陸軍分別向首批學術顧問和特聘專家頒發(fā)了聘書。(完)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網上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06168)] [京ICP證040655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042] [京ICP備05004340號-1] 總機:86-10-87826688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569978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