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首頁 安徽 北京 重慶 福建 甘肅 貴州 廣東 廣西 海南 河北 河南 湖北 湖南 黑龍江 江蘇 江西 吉林 遼寧 內蒙古 寧夏 青海 山東 山西 陜西 上海 四川 天津 新疆 兵團 云南 浙江

中國新聞網河南新聞

搜 索
投稿郵箱:zxwhnxw@163.com
新聞熱線:0371-65700861

河南已取得禮制、國家治理等夏文化探索新進展

  • 2023年12月14日 09:20
  • 來源:中國新聞網
  • 責任編輯:李新賀

  河南已取得禮制、國家治理等夏文化探索重要新進展

  中新社鄭州12月14日電 (記者 闞力 韓章云)中國文物考古大省河南官方13日舉行新聞發(fā)布會通報稱,該省已取得禮制、國家治理等夏文化探索重要新進展。

資料圖為2019年10月19日,位于河南洛陽的二里頭考古遺址公園。 中新社記者 韓章云 攝
資料圖為2019年10月19日,位于河南洛陽的二里頭考古遺址公園。 中新社記者 韓章云 攝

  夏文化是歷史和考古領域最引人關注的重大學術課題之一。中國國家文物局發(fā)布的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研究成果表明,夏文化代表中華文明進入了“王朝時代”。歷史文獻記載和已有的考古成果表明,河南中西部是夏文化探索和研究的核心地區(qū),河南是解決“夏代史研究還存在大量空白”和“完整展現(xiàn)夏朝歷史”問題的關鍵地區(qū)。

 資料圖為2019年10月19日,河南洛陽,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館藏的綠松石獸面紋銅牌飾。 中新社記者 韓章云 攝
資料圖為2019年10月19日,河南洛陽,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館藏的綠松石獸面紋銅牌飾。 中新社記者 韓章云 攝

  當日,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劉海旺在新聞發(fā)布會上介紹,該省以全面復原夏文化的誕生背景、文明成就、政治結構、國家體系,夏文化在中華文明多元一體化總進程中的歷史地位和作用,“通過考古發(fā)現(xiàn)來證實為信史”,活化夏代歷史場景為目標,開展了大量考古科研工作。

  其中,在考古方面,河南開展了二里頭遺址、王城崗遺址、瓦店遺址等10個夏文化重點遺址的考古發(fā)掘工作,以及洛陽盆地、潁河流域、沙汝河流域等區(qū)域系統(tǒng)調查。同時,2020年起,河南先后成立了河南省夏文化研究中心、二里頭夏文化研究院等研究機構。

 資料圖為2022年3月21日,位于河南洛陽的二里頭遺址。(無人機照片)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供圖
資料圖為2022年3月21日,位于河南洛陽的二里頭遺址。(無人機照片)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供圖

  “近年來,夏文化探索已取得重要新進展。”劉海旺介紹,葉縣余莊遺址大量高等級墓葬的發(fā)現(xiàn),尤其是具有顯著禮制色彩九、七、五成組陶禮器隨葬的出現(xiàn),說明影響后世的中原禮制,可能已經在龍山文化晚期或夏初期開始形成;搓枙r莊遺址,為首次發(fā)現(xiàn)功能明確的夏時期早期小型糧食倉儲城址,是具有區(qū)域國家政權性質的管控力已經形成和發(fā)展的證明。方城八里橋遺址是夏王朝的區(qū)域政治中心,發(fā)現(xiàn)了夯土建筑基址、墻垣、環(huán)壕等遺跡,出土有玉器、綠松石嵌片和鑄銅相關的遺物,文化面貌與二里頭遺址保持高度一致,說明遺址所在的南陽盆地屬于夏王朝的直接控制區(qū),反映出夏王朝國家治理已出現(xiàn)都邑中心、區(qū)域中心和小型聚落等多層級結構。

 資料圖為2019年10月19日,位于河南洛陽的二里頭考古遺址公園。 中新社記者 韓章云 攝
資料圖為2019年10月19日,位于河南洛陽的二里頭考古遺址公園。 中新社記者 韓章云 攝

  “二里頭遺址通過道路和墻垣把遺址分為多個方正、規(guī)整的網格,宮殿區(qū)居于核心!眲⒑Mf,這種嚴謹有序的布局,突顯宮殿區(qū)的核心地位,反映出社會階層、等級劃分非常嚴格,是進入王朝國家的重要標志,也反映出都城在國家社會中的特殊地位。(完)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網上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06168)] [京ICP證040655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042] [京ICP備05004340號-1] 總機:86-10-87826688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5699788000